首页
甘孜州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警惕消费陷阱
2024-03-12 10:00:49
来源:
甘孜州市场监管局
阅读数:
34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提醒您: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为帮助广大消费者有效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甘孜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如下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科学消费。

一、直播带货易跟风

随着直播带货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利用消费者的趋同与从众心理,部分主播在直播间里雇佣水军不断制造爆买氛围,满屏的弹幕,不断刺激消费者跟风消费,营造一种“不买就是吃亏”的假象。比如,在推销产品时,常常用“全部是内部渠道弄到的货,要是假货我还用那么麻烦吗?”“费力搞到货别人却不领情,这种心情你懂吗?”等话术营造货源来之不易的感觉,煽动消费者购买了本不需要的商品。

而在利润驱使下,部分主播在网络直播带货中,进行虚假宣传、售卖伪劣商品,甚至雇佣网络水军、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且消费者使用主播提供的“专拍链接”购物,可能存在无法通过购买记录证明所购产品的指向,消费者在维权时将难以拿出相关证据证明双方的交易内容,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切勿盲目跟风。在购物过程中应当注意保留证据,既有主播宣传的效果、展示的内容,也有购物的凭证等,方便日后维权。

二、盲盒消费会上瘾

“万物皆可盲盒”,当下,购买、分享盲盒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消费新风潮,但过度的“盲盒热”也引发过度消费、商品溢价、攀比浪费、销售假冒伪劣或临期商品等乱象,商家利用的正是青少年群体的猎奇心理。盲盒包含普通款和隐藏款,隐藏款一般以珍藏、稀有、限量等名义少量供应。

盲盒的随机性使消费者在开盲盒之前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买不到心仪款总会不甘心,而买到了就类似于赌赢了,正是这种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极易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少年的成瘾性消费方式,是一种赌博心理的体现。

因此,广大消费者应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不能抱着投机心理购买盲盒,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多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杜绝攀比、浪费、投机行为,做成熟智慧的消费者。

三、会员经济多套路

近年来,视频、外卖、出行等各类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会员产品。会员越办越多,种种“套路”却接踵而至,不办会员广告不断,办了会员依然广告不断。比如,会员想去追剧,发现还有“专属打造”的广告;会员想看体育赛事,发现还要购买专属体育频道VIP;会员想要消费,发现专属优惠券与满减活动不能叠加……套路多多的“会员陷阱”让不少用户直呼“办了这么多会员,依然不能享受畅快的服务”。

当前“会员经济”还存在假借各种名义,拆分原有会员权益,对已付费会员再收费;会员服务不稳定,会员福利变化大;以高额充值返现等优惠诱导加入会员等乱象。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入会前,要认真阅读商家会员服务协议,选择渠道正规、信用良好的交易对象。要签署书面会员协议,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同时,谨慎大额充值,警惕高额返现陷阱,防范商家关门跑路风险。